近來,隨著百集微紀錄片《信物百年》在CCTV-2的陸續播出,“紅八中”這茶商標成功“破圈”,引發關注。
在紀錄片中,中糧集團董事長呂軍介紹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許多國家對我國進行了“封鎖、禁運”,茶葉作為最具中國傳統優勢的商品,成為突破貿易封鎖、獲取外匯的重要手段。而承擔這一歷史使命的,正是“紅八中”茶商標背后的中糧。
從“紅八中”商標開始,中糧在七十多年間陸續推出了福臨門、長城、家佳康、香雪、梅林、悅活等近萬個商標,成就了一系列“國民品牌”,真正實現了“有餐桌就有中糧”??梢哉f,為糧而生、因糧而興的中糧,自成立以來就與中國人的餐桌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吃飯問題最大”
“世界什么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這是一百年前,《湘江評論》創刊宣言中的一句名言。作為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國家,我國受“吃飯問題”困擾了幾千年。
在舊中國,由于農業發展水平低,大量人口處于饑餓半饑餓狀態,主要以高粱、玉米、谷子等粗糧為主糧,甚至很多人只有半糠半菜的飲食水平,蛋白質攝入量極低。一旦遇到自然災害,更是餓殍遍地。
近百年來,中國陸續開展土地改革、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等,尤其是1949年后,隨著發展環境的逐步穩定,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吃飯問題”逐步得以解決。
當時,國內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國際上則面臨“封鎖禁運”。農產品成為突破重重封鎖、維持國家外匯收支平衡等的重要商品。作為專營糧油食品進出口貿易的政府公司,同時也是當時農副產品進出口的窗口,中糧當仁不讓地挑起重擔,通過發展農產品貿易,突破了重重關卡,實現了糧食創匯,有力地支持了國家的經濟建設。“梅林”、“天壇”、“珠江橋”等商標正是在這一過程中誕生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全國性的糧食和副食品出現短缺危機的情況下,中糧又承擔起進口糧食以穩定國內市場、解決人民生活急需的重大使命,千方百計進口糧食、食糖等,保障國內供應。
在此時期,中糧作為糧油食品對外貿易、出口創匯、保障國內糧油供給的主渠道,不斷開拓糧油食品對外貿易,經營的商品由幾十種發展到兩三千種,貿易對象拓展至五大洲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農產品和國際市場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也將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優質農產品和食品端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有餐桌就有中糧”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國人餐桌面臨持續升級。如何能夠在解決“吃得飽”的基礎上,不斷滿足老百姓“吃得好”的需求,成為以中糧為代表的農糧企業的發力方向。
到八十年代末,外貿體制迎來改革。面對新的政策與市場環境,為更好地滿足國人餐桌之需,中糧進行了深刻的自我變革,在保持國家糧食貿易主渠道的基礎上,成功實現了從貿易向貿易與實業相結合的華麗轉型,初步建立起油脂、酒業、巧克力、面粉、飲料等產業基礎,形成了以實業為基礎的產業鏈,并由此而揭開了國人“餐桌革命”的序幕。
伴隨著體制改革與戰略轉型,中糧成功推出了長城牌干白、干紅葡萄酒,福臨門小包裝食用油等品牌產品,開創了同類產品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1978年,中糧還引入可口可樂,成為中國對世界開放的標志。
進入21世紀以來,中糧正式提出“全產業鏈”戰略,將事關國人餐桌的糧油糖棉肉乳聚焦為核心主業,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在“全產業鏈”戰略的引領下,中糧持續將戰略和投資向核心主業、主要品種、關鍵環節聚焦,著力擴大核心主業的經營規模和加工產能,在糧食貿易、油脂加工、稻麥加工、食糖加工、肉食養殖等業務上的戰略布局不斷完善。
依托這一堅實的產業基礎,中糧相繼擁有了“家佳康”、“悅活”、“蒙牛”、“酒鬼”等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商標,使中糧產品與品牌成為老百姓餐桌的“常備”。其中,“福臨門”商標更是涵蓋了米、面、油、糖等多個重點品類,真正實現了“有家就有福臨門”的美好愿景。
讓百姓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近些年來,在城鎮化不斷加快、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國人的飲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與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相比,人均口糧下降40%,同時,肉蛋奶消費則增加2倍,食用植物油消費增加近3倍。而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對老百姓而言,在“吃得飽”的同時,如何能夠“吃得好”“吃得健康”更是成為美好生活的題中之義。
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糧央企與龍頭企業,中糧責無旁貸再次走在了時代潮頭的前面。首先,中糧依托科研創新,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日益升級的需求。中糧投資達32億元建設營養健康研究院,對國人營養需求進行系統性研究,并打通“產學研”鏈條,將研究成果與實際業務結合起來,在科學配比、膳食均衡、品質調控等方面不斷改進技術,在原有產品與品牌的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產品,如福臨門自然香大米、營養家黃金小黑葵葵花仁油、活粒鮮胚玉米胚芽油、中糧家佳康亞麻籽豬、“悅活”果蔬汁、冷破超粘皮籽番茄醬、“長城”特定小產區葡萄酒及新型抗生素替代物“飼用免疫增強劑”等,通過科技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加營養健康的食品,讓百姓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同時,中糧將確保食品安全視為自身發展的“生命線”,探索建立了具有中糧特色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借助數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將管理能力覆蓋源頭、過程、終端全鏈條,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憑著過硬的食品安全表現,中糧多年來為奧運會、世博會、G20、APEC等大型會議提供了有力的食品服務和保障。其中,中糧家佳康連續多年為多支國家隊和省級體育單位及運動隊提供安全、高品質的豬肉產品,在建設體育強國的道路上,用“冠軍品質”的肉食為運動健兒提供堅實保障。
為進一步滿足中國人對營養、健康、綠色、高附加值、物美價廉的優質農產品,尤其對肉、奶、糖等消費升級產品的需求,作為中國人自己的國際大糧商,中糧還充分發揮其全球產業布局的優勢,從全球各地進口優質農產品,使老百姓的飯碗更加充實,餐桌更加豐富。
成立七十多年來,在中國人解決“吃飯問題”、奔向美好生活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中糧憑著其持續完善的產業布局、日益壯大的品牌影響力,已成為助力國人餐桌升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