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第一大糧商,中糧集團去年營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利潤總額超過200億元,其中農糧核心主業利潤首次突破100億元。
中糧集團董事長呂軍表示,2020年中糧集團經營業績實現超同期、超歷史、超預算、超預期,是在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情況下取得的,來之不易。
這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國際農糧市場劇烈波動、糧食供應鏈出現阻滯風險等復雜變化的國內外經營形勢,中糧集團全面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要求,從四個方面著手,為企業逆勢增長打下了良好基礎。
凝聚合力:優化布局強主業
中糧集團從誕生之日起就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戰略出發,將事關國人餐桌的糧油糖棉肉乳作為核心主業。近年來,中糧進一步加大農糧主業投資額度,不斷推進資產整合優化,發揮各產業板塊間的協同效應,為企業更好履行使命凝聚合力。
“十三五”期間,中糧集團持續提升大宗農產品經營能力,依托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優勢,著力促進農產品種植、倉儲物流、生產加工、終端銷售等各環節有機銜接,農糧主業五年累計投資超過320億元。在全球主要糧食產區和亞洲新興市場間建立起穩定的糧食走廊,將全球糧食供應鏈系統與國內物流、加工、分銷網絡有機對接,通過內外一體化運營,實現對供應鏈的高效掌控,暢通供需循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能力顯著提升。
2020年,中糧集團農糧核心業務投資占比達到57%以上,持續完善在糧食貿易、油脂加工、稻麥加工、食糖加工、肉食養殖等業務上的布局,產業鏈控制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以油脂產業鏈為例,近幾年,中糧油脂在廣東東莞產業園、江蘇東海產業園、天津佳悅及江西九江建設大型加工倉儲物流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新增油料加工產能495萬噸/年。通過規模增長帶動碼頭、倉儲等輔助設施利用率提高,降低加工成本、實現規模效益,進一步提升了京津冀、華東、廣東、沿江等市場的供應能力。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后,中糧第一時間調集湖北周邊工廠和中轉倉米面油糖肉奶等糧油副食產品的庫存,起運首批保供物資向武漢集結,并向社會公開承諾“供應不斷、價格不漲、質量不降”。背后支撐的正是整個全產業鏈、產供銷一體的市場化核心主業鏈條,立足強大的糧油食品核心主業,能夠迅速調整調集,把原料、產能、庫存和整個市場需求對接起來,守護市場供應穩定的生命線。疫情期間累計向全國供應包裝糧油近180萬噸、白條豬超過14萬頭、小包裝肉食860余萬盒,供應酒精超過11萬噸。
截至目前,中糧集團全球農產品年經營總量超過1.6億噸,主要農產品全球綜合加工能力已超過7000萬噸,其中國內加工能力超過4600萬噸,較2015年增長超過40%。
激發活力:科學混改補短板
幾年來,中糧集團積極穩妥、分類分層地推進專業化公司混合所有制與股權多元化,將專業化公司打造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市場競爭主體,有效激發和釋放了企業發展的活力。
實踐中,中糧把科學遴選外部投資者作為混改的核心因素,綜合考量戰略協同、優勢互補、財務實力、品牌影響力等各項因素,明確投資人選擇標準,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參與公司混改。
比如,中糧資本打破傳統的投資人對掛牌標的盡調的慣例,主動考察有意向的潛在投資人,重點洽談未來業務合作可能性與協同性,交流公司治理經驗及未來業務發展方向等,尋找真正對公司發展有積極影響的戰略投資人。最終擇優引進了溫氏投資等不同領域排名靠前或有獨特優勢的七家戰略投資者,快速補齊企業在資本、技術、團隊、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促進業務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比如,中糧家佳康引入KKR、霸菱、博裕、厚樸等全球領先產業基金后,利用其全球網絡資源,組織國內外行業專家對企業生豬養殖環節進行全方位診斷,督促管理層提質增效,帶來養殖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再比如,作為國資委正式批準的首批員工持股試點之一的中國茶葉,引入厚樸、國壽資管、中糧農業產業基金、中信農業產業基金、三井物產五家投資者,同時增量引入員工資本,實現多元股權架構?;旄耐瓿珊?,中糧集團、員工持股平臺分別持有中國茶葉40%、15%股權,中糧集團是中國茶葉第一大股東,與員工持股平臺為一致行動人,保證國有資本相對控股,放大了國有資本功能。
混改后,中國茶葉營業收入、利潤總額、ROE連續穩定增長,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2020年,在茶葉行業內銷市場出現了有統計以來首次負增長的環境下,中國茶葉逆勢而上,業務增速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成為中糧集團在A股IPO的第一家企業。
按照明確定位、放管結合、分類管理、持續優化的原則,中糧集團將下屬專業化公司分為并表企業與非并表企業兩類進行管控,出臺總部權責清單,厘清總部和專業化公司權責邊界,構建差異化授權放權體系。針對非并表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加大授權放權力度,集團明確管控原則和底線要求,架好框,劃好線,授權非并表企業董事會對具體經營管理事項進行審批決策,進一步發揮混改成效。
當前,中糧集團所屬17家專業化公司中,已有12家通過不同形式引入外部資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或實現股權多元化,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超過300億元外部資本,在激發企業活力的同時,有效放大了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
挖掘動力:打破“大鍋飯”培養主人翁意識
國有企業最為社會詬病的就是“鐵飯碗”“大鍋飯”,中糧集團針對這一問題從推進選人用人市場化機制改革入手,真刀真槍深入改革。
先是制定出臺“7+1”制度體:在集團對所有黨組管理領導人員全面實施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統一簽訂《任期目標責任書》,立下軍令狀、明確責權利,真正樹立起“有為才有位”的鮮明導向;在專業化公司探索在非絕對控股企業或非核心主業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先后對蒙牛乳業、中國茶葉、中糧酒業長城酒事業部、中糧家佳康生鮮制品部、中糧飼料的總經理崗位開展市場化選聘,按照職業經理人進行管理,打破了國企干部“終身制”的傳統思維。
從2019年開始中糧集團在部分專業化公司率先推行三年任期經營目標責任制。三年任期經營目標責任制作為在年度薪酬基礎上新增的激勵,將根據三年任期凈利潤加總值的實現情況來決定激勵力度。業績優秀者最高可獲得九倍獎金。未達成業績目標的,實行末位淘汰,對排名后三位的領導班子進行調整。
通過高目標、高挑戰、高收益,有效激發了業務團隊干事創業、打硬仗的動力,推動中糧集團業績持續提升。
除此之外,中糧集團還積極探索各種激勵方式,激發員工積極性。
比如在中糧油脂首次構建全面覆蓋全公司的系統化、多元化的中短期激勵體系框架,打造出中包裝專項激勵、高毛利產品激勵、采銷激勵獎金、職能條線激勵、減空編返還、青苗培養計劃等六大類個性化定制的創新激勵項目。依托業務形態,以激勵為導向助力業務和管理全面發展。
而在中國茶葉則采取中長期激勵,建立了員工持股動態調整機制,實現員工利益與企業發展綁定。關鍵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和業務崗位人員廣泛持股,設立四家有限合伙制員工持股平臺,持股員工全部以增資入股的方式投資中國茶葉,入股價格與各投資方入股價格保持一致。根據崗位價值、貢獻度、業績表現等綜合評價確定持股數量及比例,并根據入股價格確定出資額。同時,成立員工持股管理委員會并制定相關辦法和細則,明確持股人員的日常管理規定,使員工持股管理工作在異動退出、股價評估、轉讓授予等事項上更加規范化、具體化。
推進員工持股后,中國茶葉的員工干事創業激情得到大幅提振、“主人翁”意識普遍增強,工作作風明顯轉變。2020年干部員工主動下沉業務一線,主動到業務單位輪崗、掛職;員工成本管理理念和節約意識增強,精簡辦公區域,優化辦公資源,合理控制管理費用,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通過員工持股,員工與企業共享收益?;旄暮?,中國茶葉業績持續向好,員工持股平均投資收益率2019年達到8.29%,公司業績增長與員工收入提升實現了雙贏。
增強引力:加強黨建帶動業務發展
作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企業之一的中糧集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集團層面,中糧集團持續優化治理結構和管控體系,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制度層面,中糧集團明確劃定黨組、董事會、經理層的決策事項分類清單,充分發揮黨組領導核心作用、董事會決策作用、監事會監督作用、經理層經營管理作用,并提出黨組前置研究討論事項清單。
實踐層面,中糧集團將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與董事會“戰略管理、科學決策、防控風險”有機統一起來,將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兩個“一以貫之”真正落到實處。
下屬專業化公司層面,除承擔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任務的糧、油、糖、棉等核心業務外,其他業務中糧集團不強求絕對控股,不搞“一股獨大”,引入社會資本共謀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
2009年,中糧集團成為蒙牛乳業第一大股東之后,高度重視蒙牛乳業黨建工作,探索形成了“黨建+企業價值觀”雙輪驅動的公司治理模式。堅持業務推進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建設到哪里,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
目前,蒙牛乳業黨委下設6個基層黨委、7個黨總支、10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900多名。2020年面對疫情沖擊,蒙牛乳業共設立148個黨建項目,將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建設到生產第一線,將黨的組織優勢運用到生產經營的關鍵節點,全年實現降本增效1.9億元。
同時,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在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戰略策決策部署、黨的建設等事項中,黨委行使決策權;在企業重大經營管理事項中,如重大投資、核心高管選聘等,黨委行使把關權;在企業規范化運營和保障員工權益中,黨委則行使監督權。
幾年來,中糧逐漸形成“以黨建帶業務、以業務促黨建”的高質量發展閉環,為行業摸索出了一條具有標桿參考意義的新路徑。12年來,蒙牛乳業的總市值從178億元激增至2000億元,增幅高達1023.60%,有效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擴大了國有資本在乳業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呂軍表示,下一步,中糧集團將堅持“忠于國計、良于民生”的企業使命,積極謀篇布局“十四五”規劃,全面抓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貫徹落實,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向著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大糧商目標堅定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