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農業現代化
糧食作物的中糧農業產業化“生態圈”
中糧集團積極探索“農業綜合服務平臺”模式,以糧食為載體,以市場化、企業化、標準化運營的農業服務平臺為核心,以農資、農機、金融、糧食銀行以及訂單農業、代儲代烘、農業技術、農業信息等4大類、11項業務為途徑,創建中糧農業產業化“生態圈”,促進產業資源融合,服務好“農民、消費者、政府和合作伙伴”四方需求,加快促進糧食生產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的轉變。
糖料作物的“一站式服務訂單農業”
中糧集團發揮國家級糖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化的引領作用,在新疆地區的業務聚焦甜菜品種,打造以平臺為支撐、以科技為牽引、以金融為紐帶、以體系為保障的“農戶+農業訂單+公司”新型“一站式服務訂單農業”模式,帶動農戶開展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種植,促進產銷銜接和深加工產業發展,提升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服務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一站式服務訂單農業”模式有效提升了甜菜單產量,2016年中糧甜菜原料基地平均單產達到4.42噸/畝,整體競爭力提升,逐步向發達國家水平靠攏,為確保食糖自給能力提供了保障。與此同時,該模式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帶動了集約化經營的發展,種植甜菜成為農民穩定增收重要來源;引領了全疆機采種植模式的基本普及,并為地方發展注入智力資本;帶動了與此相關的運輸、養殖等關聯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從單一的種植逐步向種植、運輸、養殖、商貿等多個領域延展。
奶牛養殖的“循環經濟”模式
中糧集團積極探索農業“循環經濟”模式?,F代牧業是全球第一家以奶牛養殖資源上市的企業,依托全球首創“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牛奶加工一體化”模式,通過青貯種植-牛糞發酵-優質沼肥-青貯施肥-回購青貯,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環境改良,打造“牛-沼-草”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將動物糞便從“無害化處理”升級為“資源化利用”。
農業科技園的“智慧農業”模式
2010年11月,北京市政府與中糧集團簽訂《關于建設“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協議》,重點建設“一場一園一鎮”,即中糧智慧農場、健康生態科技園和智慧小鎮。中糧智慧農場已于2015年10月開園,目前已成為中國農業科技示范的窗口,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智慧農場以“農業科技高精尖、農業休閑高品位”為戰略目標,著力打造世界領先的、有商業模式的、可復制的現代都市農業示范中心,打造中國第一個世界級生態農場。
創新農業金融服務模式
中糧集團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產地采購加產地加工的模式,幫助中小企業及農戶、合作社擴大規模,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發展互聯網+農業
我買網及糧達網是中糧集團在互聯網+農業方面積極探索的重要成果。兩家電商平臺積極利用自身特性和優勢帶動農業發展,對相關領域產生較大促進。